找到相关内容453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从轻微戒论佛陀本怀

      僧是和合的意义,而和合复具有二义,即理与事,理是证择灭,就是大家一同修证此共同选择的寂灭的道理,事共有项,即所谓。一、身同住,是身体的和平共处;二、口无诤,是言语的不起争论...依戒而住,僧伽和合,就能身心喜乐(常行)。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说》说:“令他欢喜,爱念敬重,共相亲附,和合摄受,无诸违诤,一心同事,如水乳合。”充分说明了和合才能安乐,安乐才能和合的意义,...

    风前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5682167.html
  • 试论堕法的精神

    僧中悔除。   僧是和合的意义,而和合复具有二义,即理与事,理是证择灭,就是大家一同修证此共同选择的寂灭的道理,事共有项,即所谓。一、身同住,是身体的和平共处;二、口无诤,是言语...制此等戒。依戒而住,僧伽和合,就能身心喜乐(常行)。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说》说:“令他欢喜,爱念敬重,共相亲附,和合摄受,无诸违诤,一心同事,如水乳合。”充分说明了和合才能安乐,安乐才能...

    湛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090995382.html
  • 佛说菩萨能自利利他的八法

    多饶财宝,终不以此而生骄慢。不以幻惑欺诳众生,不生放逸修。菩萨具足如是等法,虽复在家,不异出家。如是菩萨终不为他作恶因缘。何以故?惭愧坚故。”   “善男子,在家之人,设于一世受持如是优婆塞戒...   善生言:“世尊,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,能自他利?”   “善男子,具足八法,能自他利。何等为八?一者寿命长远,二者具上妙色,三者身具大力,四者具好种姓,五者多饶财宝,者具男子身,七者言语...

    佛说

    |菩萨|在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2309006903.html
  • 云南玉溪心灵驿站禅修营第一站活动报道

    行住坐卧中感受佛法的清凉,体验的僧团生活。 8、二00七年八月一日至六日:心灵驿站第七站——安享清凉之二 主题:从心中找回永恒的清凉。主要内容是坐禅、野外行脚、荡舟采莲、烛光...

    心灵驿站

    |心灵驿站|禅修营|明奘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1/1944027307.html
  • 净静敬入佛镜 缘圆原得法源-----楼宇烈教授在法门寺佛学院作国学讲座

    意。涅槃是音译,寂静是义译。此涅槃寂静是佛教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。同时楼教授又很流利地诠释几种涅槃的含义。   最后,谈“”字,即恭敬,恭敬佛法僧,礼敬三宝。出家人要奉行。这是佛教实践上的...包容性,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,自然地融入了儒家道家的思想。的确,传统的说法,以儒治国,以道治身,以佛治心。 所以,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主要得依靠佛教。出家人不仅要继承发扬佛教文化,还要传承发扬整个中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讲座|法门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0320127152.html
  • 弘法人员的素质

    善知识者,是易於亲近,受人尊敬,为人立榜样,能开导人,能听人倾诉,能宣说深奥佛理而不胡扯的( Suttakanipata)。换言之,弘法人员本身要修四无量心’行,持四摄法,这样才能令人见了欢喜,...

    洪祖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5649164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精神

    皆有佛性,人人皆可以成佛。十方诸佛是己成之佛,一切众生是末成之佛,所谓:‘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;平等平等,无有高下。’是以佛制‘四河入海,同一碱味,四姓出家,同一释子。’使所有接受佛教导的人,在的...生命永恒的怏乐。同时运用四无量心,四摄法,度万行等法门,来激发人性的至爱,长养慈悲,容忍宽恕他人,实行冤亲平等,种族平等,甚至人畜平等,去爱护一切众生,拯救一切众生,并不因众生的藐视或陷害而嗔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750163.html
  • 道坚法师---佛教管理方法论

    抵制,到了今天才知道,太虚大师对了,反对他的人错了.  今天的佛教管理方法,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对现代管理学有所吸收,有所创新。我个人的思考,是把握佛陀的僧团之戒律精神,吸取丛林清规的管理原理...摸着石头过河。  昨晚讲到管理方法时,兴致使然,将佛教戒律学、丛林清规现代管理学给梳理了一遍。现在想起来,讲的啥玩艺,这自己也不知道了。  佛教戒律学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功能:一是注重心灵的管理,属心理学范畴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450534.html
  • 和尚、尼姑、居士是什么

    同行」。既是尊贵的,也是卑贱的。大丛林的一寺之主,称为方丈和尚,该是多么的尊严;乡愚唯恐生儿不育,也给取名叫做和尚,把和尚一词,看作阿毛阿狗同例,该是何等的下贱!  和尚是甚么意思呢?一般人的解释是「中最上」,或者是「以为尚」,因为佛教的出家人,要过「」的僧团生活,那就是: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、身同住、口无诤、意同悦,这又称为「和合」。所以他们的解释,似乎也有理由。  但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3453361.html
  • 各种称谓

    “称谓”是一种礼仪,也是身分的代表;在佛门里,称谓常代表着职务,也是修持的衡量,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,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。   一般人以为,出了家就是“和尚”,其实和尚者,要在僧团中确实奉行,成为一个高尚的人,始得成就。一个寺院只有一位和尚,又称“住持”、“方丈”;和尚退位后,法弟继任住持者,称“退居和尚”,弟子、法子继任者,称“退居老和尚”。   和尚是梵语,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64654068.html